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为什么比预想的好很多?
     是因为执失烈和李北玄在京城的热度,本来就是顶流级别的。
     一个是从西域杀回来的屠城猛将。
     名字一出,坊间立刻能想到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场面。
     一个是蓝田李北玄,年纪轻轻就权势滔天。
     既是风流人物,也是长安口舌的活靶子。
     这两个人不管单拎哪一个出来,都是能在坊间茶肆里被嚼烂的新闻点,更别说把他们绑在一根绳上。
     所以对方一开始下的招,可谓果断而阴险。
     先是把执失烈钉死在“屠夫”的位置上。
     屠城的旧账翻出来不难。
     这种历史包袱一旦被炒热,就算案情里没有一丝一毫的证据,也能让人下意识地觉得,这种人,干出下毒这种事,不奇怪。
     接着,再顺势把李北玄扣上个“仗势欺人、跋扈不法”的罪名,说他在背后包庇岳父、操纵刑部,逼死清白贡生。
     而这两个罪名看似狠毒,实则都有现实基础。
     执失烈的屠城史本就人尽皆知,拿出来稍加渲染,就能让普通人信个十成十。
     而李北玄,就更不用说了。
     他历来不是老实巴交的人,敢得罪他的,没几个有好下场。
     坊间早就流传,惹谁都行,别惹李北玄。
     所以按对方的想法,这样一前一后,既有事实依据,又踩中了公众的猎奇与痛恨心理。
     舆论就会像洪水一样,自动把他们推向死角。
     只要把它们串在一起,“跋扈的驸马爷与屠城的老岳父合谋下毒害死贡生”,这故事就天衣无缝。
     不需要证据,只需要情绪和印象,就足够压死人。
     可偏偏,李北玄没有按他们的剧本走。
     他既没有引颈受戮、乖乖等着“世人皆骂”的戏码落幕,也没有站出来据理力争,试图用嘴去翻盘,那样反而会让对方顺着辩词继续攻击。
     他选择的,是最让对手难受的一条路。
     搅浑水。
     三司会审一拉,刑部的独占权没了。
     陆齐言一脚踹进大牢,现场的关键执行人没了。
     这两步一出,原本该是单线推进的叙事,瞬间崩成了一团麻。
     刑部的人慌了,御史台的人闻到了血腥味,大理寺的人在等捡现成的便宜,坊间的传言开始多元化,连茶馆说书的都在添油加醋各编各的版本。
     简直就是沸反盈天。
     风声乱到这个程度,对方已经无法掌控舆论的方向了。
     而原本能借刑部的手,轻轻松松把下毒这口锅,扣在执失烈头上的人,现在忽然发现,锅还没扣下去舆论走向就被搅乱了。
     继续往下推,不仅风险倍增,而且极可能在三司的交叉核查里露出马脚。
     而一旦露馅,那可不只是栽赃不成那么简单,很可能会反过来被抓住把柄。
     所以,他们退了。
     退得很快,也很干脆。
     干脆到甚至不去编造一个更复杂的说辞,而是直接拿“夫妻反目、情杀”这种最容易让人点头的故事来糊弄大众。
     还顺手找了个安全替罪羊。
     梁卓夫人。
     这个替罪羊的好

第1051章 接人回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