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时,李北玄的心情,一时有点复杂。
因为他刚刚其实差点没忍住出口的,就是环保这两个字。
可转念一想,自己要是真在赢世民面前说出这个词,那估计场面得比说天书还要荒诞。
因为现在这个时代,根本没有所谓的环境保护概念。
别说环保,连环境这个词都未必有人懂。
毕竟对古人来说,自然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家伙。
而现在的人们,对自然最大的保护措施,恐怕就是在河边竖块木牌,上面写着:“此处勿溺,违者杖责”。
充其量再加上一条“伐木须祭山神”。
除此之外,没了。
想到这里,李北玄揉了揉太阳穴,只觉得脑仁隐隐作痛。
这事儿怎么讲?
大家的思路,都不在一个频道上。
他前世读过的历史,书上写得清清楚楚。
工业革命的另一面,是伦敦数十年的雾霾,是工人肺里堆积的煤尘,是河流里漂浮的化学污泥。
沙尘暴,酸雨,海水污染,甚至臭氧层空洞……
每一个名词背后,都是他前世亲眼见过的新闻画面。
可是现在呢?
此刻的长安,天朗气清,渭水碧流。
偶尔夜里炉火燃烧,冒出的那点煤烟,反而还成了工坊进步的象征。
现在要说环保,岂不是和杞人忧天一样?
而且环保这件事,并不在于一时。
归根结底,这其实是长远问题。
而在任何时代,长远的问题,都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毕竟什么事情一旦放到几十年、几百年的尺度上,就会变得抽象。
抽象到无法具体体会。
就像他穿越前,谁不是等沙尘暴刮到脸上,才想起来该种树?
谁不是等河道飘满死鱼,才意识到排污口不能乱开?
可那时候,代价已经付出得差不多了。
想到这里,李北玄不合时宜的有点想乐。
因为他突然想到了前世看过的一句话。
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在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更何况,现在连“史”都没有一坨。
何谈教训?
于是李北玄吸了口气,换了个说法:“赵叔叔,这东西能用,但还不成熟,消耗太大,工坊撑不住,得慢慢改良。”
赢世民眼睛一亮,立刻摆手:“没事!煤嘛,天下多的是。河东、并州、太原,不都是产煤的地方?你只管造,煤的问题交给户部调度!”
而看着赢世民那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李北玄终究还是没忍住,轻轻叹了口气。
斟酌了片刻,缓缓开口道:“赵叔叔,我还有一件事,心里始终放不下。”
听到这话,赢世民顿时不厚道的乐了。
指着李北玄,笑道:“真稀罕,这世上,居然还有事能难倒你?说吧,什么事?朕给你解决!”
一边说,赢世民一边拍拍胸脯,一副大包大揽的样子。
而李北玄见他如此自信,表情顿时有些古怪。
想了
第1115章 万一也没了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