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47章 出游(隋唐)[2/2页]

宿缘之命运 归之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接各地使节。如今的明堂遗址既融入历史元素,又具现代气息的保护性建筑。明堂建筑总高20米左右,总宽度105米,明堂保护展示建筑总面积近1万平方米,共分2层。首层中心有一个与下层连通的共享空间,可以从这里直接俯瞰最下面的明堂中心柱坑遗址本体。
     明堂是唐垂拱四年武则天在洛城主要宫殿乾元殿址附会古代明堂制度建造的殿堂,供布政、祭祀、受贺、飨宴、讲学辩论之用。
     明堂是唐代武则天时期的神都洛阳皇宫正殿,又叫万象神宫。明堂是儒家的礼制建筑,为古代帝王明政教之场所,凡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均在此举行。武则天将明堂建在隋乾阳殿,天堂建在隋大业殿,说明明堂、天堂在当时是按皇家宫殿的规格礼制建造的,不仅是唐代宫殿建设上的大事,而且影响到后世。明堂又是国家举行祭祀大典的场合,武则天亲祀明堂,合祭天地。
     明堂、天堂是唐代所建最高大的木构建筑,是唐代着名大型建筑物。充分显示了唐代极盛期建筑的高度水平。
     据记载,明堂方300尺,为多边形,圆顶;高294尺,分三层,下层布政,中层祭祀,上层是圆顶亭子,上立高1丈的涂金铁凤,屋顶铺木胎夹纻漆瓦。明堂有上下贯通的巨木中柱,作为斗栱梁架依附的主干。695年明堂烧毁,696年春重建明堂。明堂、天堂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超过唐两京所有宫殿。前后两次建造,日役万人包括清理场地都没有超过一年时间,反映其设计、施工能力已接近或达到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武则天死后,于737年拆去上层,恢复为乾元殿,约在755年以后安史之乱中被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天,武则天有位贴身女官急匆匆地来到大殿,说有祥瑞表奏。原来,有人亲眼看见了有一只凤凰从明堂之上飞出,落在了上阳宫的肃政台的梧桐树上。武则天急忙率众登明堂观看,只见凤凰看到武则天后便向东南飞去,身后的朱雀却云集朝堂,翩然起舞久久不肯离去……
     看到此景,一个大臣立即跪倒在地,向武则天解释道:“凤凰象征的就是武后您,它飞到肃政台,见到您后才离开,就是在暗示您登基大宝;这些朱雀代表的正是臣下我们,您如果还是不登基,就是违背天意,朱雀们便不会离开,我们也将长跪不起呀!”
     看似万般无奈之下,武则天顺应天意,昭然登基,朱雀也果然飞走了。公元696年9月19日,武则天登上则天门,宣布开始登基大典,并下令大赦天下。
     也许这则故事只是一个传说,但由此不难看出,武则天对于明堂可谓钟爱有加。其实,这座盛极一时的大唐建筑正是这位女皇帝为自己登基准备的,包括明堂前面的则天门,也都有着象征皇权的特殊意义。
     明堂也和武则天的大周政权一样几经曲折。据史料记载,这座明堂几次失火,更是几次重修。这座代表着武则天政权的建筑,始终是屹立不倒,风采卓绝。
     到了唐玄宗当政之时,曾几次想将明堂改名为“乾元殿”。可是很多官员和老百姓都还是一直称这里为“明堂”,而一些外国使节根本搞不清楚“明堂”与“乾元殿”的关系,来到洛城找不到明堂直接打道回府了。不得已,在公元737年李隆基只得又将明堂的名字改了回来。安禄山叛乱,李隆基逃到了蜀地,“乾元殿”也没能变成明堂的另一个名字而渐渐地被人们遗忘了。现在这座大唐建筑已经变成了遗迹,但是明堂的名字还是镌刻在了史书上,世代留在了洛城。
     时至今日隋唐王朝的辉煌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但运河文化隋唐建筑正以新的面貌迎接四海之宾,广纳四方之友。
    喜欢。
  

第347章 出游(隋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