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委主任叫负责宣传的秦总到北京找到建设部的领导,才申请到正式刊号,当时领导问他取什么名字时,他在宾馆里想了一个晚上,觉得刊物名字一定要大气响亮,所以冥思苦想了一个晚上,想出了这么一个高大上的名字。2003年前,刊物的主编一直是建委主任,这次报刊整顿会议召开后,所有领导的名字都必须从杂志上去掉。故建委主任就把杂志这副担子交给了秦总。杂志以前都是由杂志社的老员工负责编辑出版,秦总觉得版式陈旧,内容单一,不时尚不与时俱进,杂志版权页上的编委还是以前的建委领导,所以,秦总接受的第一件事,就是与高校合作重新组织编委会人员。秦总叫小林把国内做的好的建筑类期刊全部网络了过来。分析了它们的结构和背景。发现那些办的好的杂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依托高校建筑学院或者设计院,这样无论是资金还是稿源都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证。比如《世界建筑》依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时代建筑》依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而建筑圈内的权威刊物《建筑月报》则是中国建筑学会唯一刊物。老八大院校除了星大没有自己的刊物外,其他院校通过主办合办等方式都拥有了自己的发声的平台。星大建筑学院的院长也有意向和《建筑博览》杂志合作。秦总也有此意。李笑通过作者联系到星大建筑学院院长,跟他们商谈合作事宜,李笑陪同去的。星大建筑学院院长,一个很有才气的建筑师。秦总很欣赏他,院长也觉得作为省内建筑院校有义务把省内唯一的一本建筑期刊打造好,双方就有关事项达成了协议。星大负责封面改版,提供编委名单,审稿,杂志在版权页上挂名星大为合作单位,院长为杂志主编。院长给了一份各高校建筑学院院长的名单和联系方式,李笑逐个联系,邀请他们成为杂志的编委。虽然以前联系不甚紧密,但是对于《建筑博览》的名字早有耳闻,加之星大院长的推荐,李笑这次重新组织编委会的工作很顺利也很圆满。特邀编委是两位两院院士,编委是各高校建筑院院长或者系主任。关系建立后,以后约稿组稿都会便利很多。接手杂志后,秦总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拓宽业务渠道,看见其他杂志都有理事单位,于是也学着组建理事会,发展理事成员,每个单位最低收费5000元,最高三万,当然如果能做越多越好。开始大家都不怎么感兴趣,后秦总提出激励措施,凡是完成五个单位的同志就可以去凤凰游玩。李笑负责编辑部,觉得一个部门的同事应该是同进同退,不管哪个同事做的都归于编辑部门,无论多少,自己多做的也分给其他同事,对外统一留编辑部的电话。
喜欢。
第10章 报纸被停刊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