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看着手上的账单,金额最多的是酱油。
多半买的都是一升的量。
大概都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
如果真如阿乐介绍的鲜美,大概之后还会加购。
数量最多的果然还是馒头,就算在咸阳也是如此。
“石掌柜,明天你可以安排人多分装一些出来。”
有了一日的宣传,尝到酱油的美味,第二日来的人肯定更多。
“另外,今天招工的情况怎么样?”
消除虫卵是个持续的活。
越到后面,清理得越慢。
而到补种的麦子收获这段时间,不少黔首家中,可能都会因无米下锅陷入困境。
这种情况,朝廷就算想要救助,也不能直接用发米粮的方式进行。
不然,不犯寡而犯不均,更容易引起民怨。
而且,直接发粮,这粮食到底能不能全部落到需要的人手里,都不好说。
不如公布一些待遇不错的招工消息。
让那些家境贫困的黔首,用劳动换米粮。
至于那些家里又穷苦,又没有劳动力的人。
就由里正报上来,他再一家一家去走访确认,精准扶贫。
一般这种情况,在大秦存在的几率很小。
秦朝虽然全民都有服徭役和兵役的义务。
但是,有一个更大的前提是,每户都至少必须留有一位男丁,确保家里的田地有人耕种。
尤其是遇上需要征调徭役,又恰好遇上农忙时,《秦律》有明确的规定,
优先征调富户家的男丁。
等到闲暇时,再让贫困者补上。
如果发现胡乱征调,没有达到一户一丁的最低保障。
那么不止负责征调的官吏需要受罚,连伍老和里典全部都要被连坐。
所以,在大秦,法律规定,不允许吃绝户。
一旦发现,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一撸到底。
当然,有时候战事紧急,也会有紧急征调的情况出现。
但,这种情况非常少。
首先还是以保证农业生产为主。
听了扶苏的问话,石墩笑着递上另外一本记载着名字的册子。
“回公子,大家问了招工的待遇之后,对于招工都很热情。”
那何止是热情,简直是不可置信。
这可是两顿饱饭,还有汤有菜。
他当时在咸阳都无法抗拒这种诱惑。
考虑到粮食消耗和补充的速度与咸阳没法比,
因此,这边的工地待遇,比咸阳少了一顿。
但是,在接子婴殿下的工程之前,他们一天本来也只有两顿吃的。
还不能保证顿顿吃饱。
这边的黔首,想来也一样。
看到两顿饱饭和十个大钱一天的待遇,只有两眼放光,没见丝毫异样。
扶苏边看花名册上的记录,边思考接下来的打算。
翻耕补种的事,有相里霖的农机辅助,相信很快就能完成。
接下来,按部就班的照料庄稼,堆肥就行。
云中郡附近的匈奴人,被收拾得太利落,接下来的五万大军,来都来了,
不如先带着那些俘虏把云中郡到咸阳的路修了。
之后,父王和阿婴想要出行,也比较方便。
往来云中,雁门,北地三郡的货物粮草的运输也能更加的便捷。
现在,云中郡发现了这么大的一片石炭矿。
自然要合理利用起来。
这边本就有修建赵长城,自然也不缺烧砖的材料和窑炉。
再建几个水泥窑,问题也不大。
 
第512章 大秦人认真起来,自己都害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