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武十一年,壬寅春三月甲辰,帝亲率水师五万,巨舰三百,自明州鼓帆东指。
时春雾蒙蒙,帝着玄甲立楼船首,指麾六军如驱雷霆。先锋以火药开道,克敌二十七岛,烟焰灼天,三日不散。
四月丙寅,克长崎,倭人匿山穴,帝令以震天雷覆其穴,崩岩埋寇数千。
倭酋宗义真缚降,献国玺于马前。
帝斥曰:“海东宵小,屡寇边民,今当犁庭扫穴!”
遂五月辛卯,战于濑户内海,倭船百余来围,帝亲发红夷巨炮,碎安宅船十。
水师都督郑璠以火舟冲阵,风急火烈,焚寇舰如燔枯蒿,潮涌赤波三十里,倭人浮尸塞港。
后分军十道,尽拔东瀛诸穴,荡平倭寇,屠戮殆尽,肃清一隅。
自此东出之海,尽归天朝上国,再无倭寇之后患。
昭武十一年,秋七月,帝移师琉球。
时任中山王遣使奉表,愿内附。
帝夜观星象,指北辰诏诸将:“自武帝一朝置珠崖郡,千年海疆当复矣,今改琉球为当归。”
遂设流官,置烽堠,赐《九州舆图大全》于当归府太庙。
昭武十二年,春正月,帝率楼船至吕宋。
西夷据城以拒,帝令掘地道三丈,置火药千斤,震发时城垣崩裂,番酋佩德罗白衣出降。
帝立碑于脚趾港,镌“日月所照,皆为汉土”八字。
《昭武本纪·卷三》
附注《海国诸藩考》:是役得东瀛银矿二十七,吕宋薯种三百斛,闽广商船遂遍南海,岁增税银百万。
后世有“昭武下洋,市通万邦”之谚。
—— —— —— —— —— —— —— ——
从承天年间开杂科之后,长安就开始了造船大业。
在设将作监船司后,又将忙完江南诸事的于道清,派往了福州督造船厂,至此数十年未归京,终于在耗费了数年心血后,才照着圣人给的图纸造出了舰船,配置了最强的火器弓弩以及大炮。
而这数十年的时间,长安拨出了巨大的银钱物资给船厂,还钦点杨文光和章质夫为水师将领,整合福建两浙以及广东水师,招募沿海熟稔水道之青壮,扩军十万,日夜训练,朝夕推演,不敢有一丝懈怠。
备战期间,长安又令市舶司岁购南洋犀皮万张,煮胶用来覆船,再取琼州铁力木为舵,保证船只受炮击不毁。
而这些都是要用银钱堆出来的,知道内情参与船厂建造的几位宰相,再也没人置喙长安在江南的数次整顿了,要不是有盐场和赋税的支撑,举国之力建造船厂,否则其余民生如蒙学这种,必然就会受到影响,纷纷赞叹圣人圣明。
因此在大朝会上,长安又又又宣布要亲征的时候,众臣都是一副轻车熟路的样子,迅速找准各自部门的定位,开始了军需筹备。
听着内侍一条条唱出筹备条目,众人神色竟是出奇的平静,甚至带着几分娴熟的老练。
没人再抬头看御座上那位轻描淡写又抛出亲征二字的圣人,几次三番,从税改到盐政,再到这吞金噬银的船厂,每一次看似石破天惊的举动,最终都被证明了硕果累累。
户部尚书率先出列,像是早就打过无数遍腹稿一样熟练,“圣人,泉州福州两大船厂新下水的楼船和海鹘船共四十八艘,皆已验过,桐油麻筋钉锔无一不备,随时可编入水师序列,加上早就下水的六十二艘,已有百数之余,只是......”
他稍微一顿,眼角余光极快地扫过御阶,“按此次征调规模与以往北海东海巡防经验推算,淡水一项,耗用最巨,亦最难久储。”
工部侍郎立刻接上,显然是早有准备:“回圣人,工部和杂事坊已试制成功大腹陶瓮,是在特制的内壁刷了秘制山茶油,再以以油布密封生漆,较之寻常木桶,存水时日能延长一倍有余。”
“江陵府潭州等处官窑已奉命日夜赶制,按照圣人所说的日期,可以赶制五千口发往福州装船。”
海战不同以往,淡水和青菜的问题更是不容忽视,解决了储水的那题,就是瓜果蔬菜了。
负责粮秣的郎中躬身,话语里带着几分革新后的笃定,“青菜鲜果难以久贮,但去岁圣人所提到的干曝法与盐渍法,如今都已推行至沿海各州。”
“将菘菜胡芹莱菔等切分焯烫,或日晒或盐腌,虽失其鲜,却能保两月不腐,足以应对征期。另衙门推广的水发豆芽一法,亦可在船舱狭隙间操作,旬日可得,不必忧心将士饮食之事。”
宽敞的太和殿内,官员们条理清晰的奏对声此起彼伏,每一项难题的抛出,必会有一个部门迅速给出应对之策,哪怕说的不够完善,却无一人有推脱之语。
整个朝堂快速转动了起来,仿若一个个齿轮,共同组成了高效的精密器械,只待一声令下便可隆隆转动,而长安则只需负责适时校准即可。
甚至连最是古板,动辄以劳民伤财谏阻的御史大夫,如今也只是垂着眼,盯着笏板上细微的木纹,仿佛那上面刻着比圣人用兵更值得钻研的微言大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长安在心里和发财感叹:“不算枉费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这一批一批的官员换上来,如今才真是得心应手了。”
等到将作监再次回完话后,长安才道:“甚好。”
“武将开疆拓土,文臣以策治江山,咱们君臣和睦,必能名留青史。”
留名青史是一定的,幸运的能同文宽夫那样,持节出使劝降小国归附,再差一点的还能跟着圣人沾沾光,最不济至少也能占上一句“昭武一朝,群贤毕至”这样的夸赞。
等到圣人一口气将东瀛琉球和吕宋诸岛都纳入舆图之后,不光是朝臣们认为能留名史书,就连百姓们都觉得盛世已至,明君当世了。
因此长安再上朝的时候,就听到了无数的赞誉之声,礼部尚书甚至数度上书,恭请圣人再行泰山封禅,泽被苍生。
长安:“封禅之事不急,眼下却有件事
第69章 倾城之恋关我什么事69[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