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章 朱皇后睹物伤情,仪福深夜访张府[2/2页]

帝姬传之红颜劫 九华飞悦文化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范琼听完了沉思片刻,抬眼见红绯生的秀美风流,暗想着倒是可以用她贿赂粘罕,令红绯梳洗装扮一番,连夜送进了粘罕的大帐。又派亲兵严密监视太子、仪福等人。
      仪福与蒋宣离开皇城,仪福便问道:“指挥使,怎么会在皇城。”蒋宣听了叹道:“这话说起来可就长了,城破之后,蒋某不服,请兵再战,何粟那匹夫,污蔑我预谋造反,将我下了大狱,幸亏,皇后娘娘替我求情,这才免得一死。娘娘见我有些武艺,就推荐我做了侍卫长。”
      蒋宣说罢,看着仪福道:“想不到,皇家女子中,还有如帝姬这般不怕死的。在下佩服。”
      仪福道:“仪福还要谢过将军的救命之恩,当日没有将军,仪福早就命归黄泉了。”
      仪福向蒋宣拱手拜谢。蒋宣忙要还礼,却发现一只手抱着木匣子,讪讪道:“帝姬无须如此,臣担当不起,臣救帝姬,乃是臣值责所在。”仪福道:“指挥使大恩,仪福记在心上了。”
      离皇城越远,两边的道路越凄凉僻静,往日繁荣热闹的街道,堆满了东到西歪的尸体,街旁的鱼鳞错落的店铺,十之八九门户大开,残墙断瓦,里面的货物被金人抢劫一空,门槛、台阶下歪着几个呻吟的人,忽的仪福身子朝前一倾,脚下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蒋宣忙拉住仪福,问道:“帝姬,没事吧!”
      仪福趁地上烧着的酒肆旗帜的火光,望地下一瞅,吓得失声尖叫道:“头,那是一颗人头。”一面说,一面连连后退,脚下又踩到半截胳膊,仪福慌忙跳到一旁,惊魂不定。
      蒋宣叹道:“自汴梁破城起,金人日日进城抢女人,抢财宝,吃的用的,不管什么东西,只要金人看见,通通抢走,稍有反抗当场杀死,不反抗的带回去奸淫,有气节的女子跳河自尽的不计其数,护城河里已经堆满了尸体。”
      仪福听了,怔怔的半天说不出来话,又恨又怒,恨大宋政府的软弱,恨金人的残暴。
      忽的又听见一阵女子的哀嚎哭泣声,只见前面几个女子披头散发的跑,后面几个女真兵将耀武扬武的抢掠杀人,只一眨眼功夫,地上已经倒下七八个妇孺孩童。
      仪福气愤道:“金人怎敢如此猖狂,大宋禁军呢?怎么没人管管。”
      蒋宣亦气愤道:“禁军,哪里有禁军,陛下求和时大宋的军队就已经被金人控制了,眼下汴梁数百万军民真的成为瓮中之鳖,这都是何粟那老匹夫一心求和造成的,可恨,汴梁城中数百万人,竟然无一人敢战。”说着,忙把仪福拉一处僻静小巷里,等一队金兵走远了,才敢出来。
      蒋宣、仪福七拐八绕的专走金人不去的僻静路,费了好些力气才来到张叔夜的府上,蒋宣拉起门上的铜兽环扣了几下,张家的老仆何文叔提着灯笼走来,打开大门,借着烛火的亮光,看见门前站着一男一女,问道:“二位找谁。”
      蒋宣道:“劳烦老爹禀告,我们找张叔夜张大人。”何叔道:“张大人已经休息了,有何要紧事,明日再来吧!”说着,就要关门。
      蒋宣手急眼快,一把推开大门,拉着仪福进门来,道:“你这老爹,好不讲理,十万紧急的事,哪能等到明日。”
      何叔怒道:“大胆小子,张大人的府上,你敢撒野。”说着,抡出一拳,朝着蒋宣、与仪福袭来。
      蒋宣推开仪福,反手一掌,右腿一脚,将何叔踢到在地。忽然一阵冷风从脸面袭来,蒋宣正要挥掌相迎。
      仪福道:“住手。”仲卿忙收掌,寻着声音望去,只见仪福帝姬站在一旁,此时的仪福没有穿男装,穿着月灰色大袖衣,淡青绣花裙子,披着白狐狸貂皮披风,在月光下朦朦胧胧,如雾如纱,真如仙女下凡一般。再看一眼面前的汉子,乃是蒋宣,忙道:“帝姬,指挥使怎会来此,发生了什么事?”
      仪福道:“请带我们去见你父亲。”仲卿领着仪福、蒋宣进入大厅。嘱咐何文叔关紧大门,在外面守着。
      张叔夜一见是仪福帝姬到来,立马要行君臣之礼,仪福扶起,道:“仪福担当不起,仪福此次前来,是奉了皇后娘娘之命,求大人相救太子的。”
      张叔夜,道:“帝姬请讲,皇后娘娘有何指示,臣万死不辞。”仪福听了一言不发,扑通跪下,张叔夜等人见了惊慌,下跪道:“臣不敢受帝姬大礼。”
      仪福道:“这个礼大人受得,皇后娘娘有旨,请张大人想法护太子逃出汴京,金人狼子野心,看样子是要另立皇帝。求大人保全大宋皇室一脉,仪福替太祖、太宗,列为先帝谢过大人了。”
      叔夜尚未回话,只见从内室走出来两人,一个是同知枢密使孙博、另一个是侍郎李若水,跪下盟誓道:“帝姬放心,臣誓死忠于大宋,若有两心,不得善终。”
      张叔夜忙解释,道:“不瞒帝姬,在帝姬来之前,我与孙大人,李大人,就在商量如何把太子转移出去,我等已经看出金人意图,企图要颠覆我大宋。”
      仪福道:“诸位大人快请起。”仪福与张叔夜、李若水、孙博等人分主次顺序坐了。
      仪福忙道:“不知几位大人,可有好主意,能让太子躲过劫难。”孙博道:“臣等拟定一个方案,找一个和太子身材相貌相似之人,假冒太子,把太子偷渡出宫,藏匿民间,等到金贼退了,再迎回东宫。不知帝姬意下如何。”
      仪福道:“藏匿民间,不如远离汴梁,现如今汴梁乃是非之地,太子多待一天,就有一分的危险。万一有人泄露太子的行踪,太子岂不危险了。”
      仲卿也道:“太子不适合在汴梁久待,现皇上,上皇都在东京汴梁,万一金人真要立异姓。必定会杀皇上、上皇,那时,大宋就真的群龙无首,任金人宰割了。臣同意帝姬的说法,与其藏匿起来,不如离开汴梁,投奔勤王兵马,即使金人另立皇上,各地将领只要扶持太子继位,就可清逆臣,扫?虏。”
      仪福眼睛一直盯着张仲卿,只见他说的义愤填膺,慷慨激昂。
      仲卿说出了仪福的心声,仪福此次前来,就是这番意思,希望为宋室留下皇嗣太子,以待东山再起。仲卿忽然望向她,四目相对,仪福立刻把眼睛望向一旁,脸微微红,幸好,各位大人都在思考仲卿的话,没人注意她。
      张叔夜率先问道:“二位大人以为犬子的话,如何。”
      张叔夜向来不赞同死守汴梁,曾多次劝钦宗离开汴梁,奈何受到主和派宰相何粟的反对,未能实现。
      李若水道:“二公子说的,有几分道理,可怎么突围,如何突围,汴梁外城被金人围的如铁通一般,如何逃出,”
      仲卿道:“李大人,不必但心,在下既然提出,就有解决之法。在下听闻,最近总有装金银财宝、绫罗布匹的马车送到金营,金人常抓捕一些工匠、厨子、大夫、歌姬、供他们享用,我们只要扮作他们,就可离开皇城,皇城与金人大账还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就是突出重围的最佳时机。不知各位大人以为如何。
      张叔夜不等孙博,李若水开口,朝仪福道:“帝姬以为如何。”
      他们三人讨论多时,意见一直不统一,张叔夜主张让太子离开汴梁,孙博,李若水主张:“把太子藏匿民间。”巧好仪福帝姬来了,听仪福的意思,似乎也不主张太子留在汴梁。故把这个问题交给仪福,让仪福决定。
      仪福略沉思,道:“本宫觉得的二公子的法子可行。”
      仪福心道:“不能在这么讨论下去了,在争论下去,孙博、李若水这两位大人,还是坚持藏匿。”需的立刻做决定。
      孙博、李若水见仪福定了,也不好在说什么,毕竟仪福是奉了皇后的命令来的。只道:“若如二公子所言,需的好好谋划。”

第12章 朱皇后睹物伤情,仪福深夜访张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