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章 儒道入门[1/2页]

儒圣小道士 缺月梧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翌日。
      沈知鱼已经凝聚儒心,并稳固了下来。
      王明阳将诸弟子汇聚一堂,开始了正式第一次授课。
      “童生,是儒道入门第一个阶段。童生、秀才、举人这三个阶段都是儒道筑基阶段,儒道基础越深,未来的建树才会越高。”
      “有很多儒修,为了一味的追求境界,儒道基础没有打牢固,原本有机会突破的更高层境界的却止步于进士境。因此儒道修行需要的是海纳百川、厚积薄发,每一个阶段都要走稳,这样才能走远。”
      沈知鱼深知由王师亲自传授的道理都来之不易,殊不知就连林采臣和江枫早已超脱儒道筑基境界了,他们还都聚精会神仔细聆听教诲。
      毕竟王师即将突破“半圣”境,每一句话都是经验之谈,受人益匪浅。
      “童生、秀才、举人这三个境界修行有成,身体也都会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比如一目十行、或者思维敏捷、耳清目明,蚊虫不能近身等等....”
      “甚至有天赋异禀者,会得到一些额外的神通。就比如拿采臣来说,小小年纪就开了慧眼,能辨善恶忠奸,识的妖邪变化。随之而来记忆力强大,一目十行,这些看起来是天赋。实际上,都是修儒道后产生的神通,种种神通都对儒道修行有莫大的增益。”
      王师说完,朝着林采臣点点头,投过去颇为赞赏的目光。
      “当然,也不能一味的追求神通,在此阶段还是要以打牢基础为重。有一些儒修,修儒十年都未产生小神通。”
      “但是,通过多年修习厚积薄发,在突破更高境界的时候,却产生了极其特殊的儒道大神通。”
      “儒道筑基进入童生境,和凝聚儒心一样,需儒学承载物。”
      “或诗词歌赋,或笔墨纸砚、琴棋书画皆可。筑基之物,为师已有准备,当然他人准备的始终没有自己的来的好。这点要看知鱼你自己如何取舍了。”
      不管是诗词歌赋,还是琴棋书画。
      承载物质量越佳,筑基效果当然越好。
      但是一首上好的诗词都颇为难得,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得诗词歌赋来筑基的。
      所以当今世上有很多人,用的都是他人的作品。
      这样固然可以筑基,但是成长空间有限。
      虽然王明阳为林采臣准备的承载物属于上乘,但这毕竟是王明阳自己所得,沈知鱼未必都能体会。
      所以王明阳,心里还是希望沈知鱼自己可以提供筑基承载物。
      “老师容禀,承载物可用诗剑吗?”沈知鱼疑问道。
      沈知鱼有大量品质极佳的诗词可作为承载物,但是他却选不好究竟用什么承载物才是最好得。
      若可将儒家功法、道家功法和剑道融汇贯通,集大成者,那应该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不要怪他贪心,毕竟作为一个成年人,他什么都想要。
      笔墨纸砚、琴棋书画太过于简单,也没有什么杀伤力。
      他想起,青莲剑仙李太白的事迹。据说在修行剑道之前也是一位大儒。
      若可以诗剑作为承载物,如此一来可以将儒道和剑道合二为一,也许会有什么新的变化呢。
      “诗剑当然可以作为承载物。”
      “蜀山李太白,被称之为当世剑仙。天才绝伦,儒剑双修。”
      “儒道正气辉煌,剑道霸气无双,攻伐极强。”
      “只是诗剑酝养十分困难,天赋才气缺一不可。需要时时供养,一般儒者,没有这么雄厚的天地才气去供养一把诗剑。”
      “况且,有一首合适的诗剑的诗词也是极为难得。”
      “诗中有剑,剑中有诗歌。诗剑合一,乃称之为诗剑。”
      “若不然,儒剑之道怕是难如登天。要知道,千年以来,也只有一位青莲剑仙啊”
      王明阳侃侃而谈,言语中对青莲剑仙倒是十分认可。
      王明阳有自己的道要走,否则倒是可以和李太白坐而论道,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请老师宽心,弟子不才,正有一首诗剑曰《侠客行》,请老师品评。”
      沈知鱼听完王师的话后,放心下来。
      他此时决定要走儒剑双修之道。
      《侠客行》作为诗剑承载物,此时正当合适。
      沈知鱼一步迈出,双手朝王明阳拱手作揖,随即朗声颂道:
      “剑客缦胡缨,秦刀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nb

第14章 儒道入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