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赵祈佑此时才知道,皇权在勋贵士族的联手之下,竟然如此苍白无力。
     丰西府的官仓早不失火晚不失火,偏偏在赵祈佑下令征调粮食压制粮价的第二天失火,是个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已经不是高价粮赚多赚少的钱财问题了,而是上升到了权力的博弈。
     赵祈佑想将皇权攥拢在手中,做到真正的言出法随,这就不可避免的,触碰到了勋贵士族的话语权与实际利益。
     此时明面上是在为救灾平粮价,而背地里,已是皇权与士族的正面交锋。
     “于坤川!”
     赵祈佑双手紧握,指关节咯咯作响,低声吼道。
     暗夜使都尉于坤川,像个鬼一样闪现而出:“臣在!”
     赵祈佑额头青筋凸起:“派出得力暗夜使,一部分前往丰西府,调查官仓失火之事!你亲自前往,持朕密诏,见官大三级!授你先斩后奏之权!”
     于坤川神色一凛,赵祈佑自登基以来,只发过两次雷霆之怒。
     第一次,是在姜远失踪后,赵祈佑迁怒御史大夫阮棋芳。
     第二次,便是现在。
     “臣,遵旨!”于坤川躬身接了旨意。
     赵祈佑觉得还不够:“一旦查实,宁可错杀也不可放过,杀干净!
     再派出暗夜使,监察京中百官,朕不管你用什么办法,给朕查出主谋!
     否则,他们还以为谁都可以骑朕头上!”
     赵祈佑心底的戾气滔天,也从此开启了他的铁血帝王之路,在与勋贵士族争斗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于坤川刚刚退下,传礼太监匆匆来报:“陛下,工部侍郎万启明、县男沈有三觐见。”
     赵祈佑稳了稳心绪:“宣!”
     不多时万启明与沈有三匆匆进得御书房,行大礼而拜:“臣,万启明、县男沈有三,拜见陛下。”
     赵祈佑看向万启明,关心的问道:“不必多礼,万爱卿,你身子未好利索,朕不是准你休沐一个月么。”
     姜远被水卷走一事,赵祈佑也曾迁怒于万启明,但冷静下来后,想想此事也怪不得他。
     再者,姜远不在,炼钢坊还要继续建,赵祈佑还指望着炼出新钢,以造更好的火枪。
     所以,赵祈佑不仅没有太多责难万启明,还以他护坝有功,行了封赏。
     万启明经过半个月的休养,脸色依然苍白,想来姜远就在他眼前落水,而他却无能为力,心中积压的愧疚久不消散。
     心中有了心病,即便钟瑶用尽药石,也无法将万启明医成像往常一样,动不动就咳嗽不止。
     万启明轻咳了一阵:“臣已好许多了,谢陛下关心。”
     赵祈佑又看向沈有三,心中却是有些不喜。
     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赵祈佑刚被勋贵士族将了一军。
     而沈有三虽然不贩粮,但他不仅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商贾,同时也是勋贵士族中的一员。
     赵祈佑本能的将他与那些抬高粮价,发灾民财的粮商划上了等号。
     赵祈佑阴恻恻的说道:“沈有三,你是为何而来?难不成,是受了那些被抓的粮商的委托,来找朕求情来了?”
     沈有三腰弯得极低,眼神看着地面:“陛下,有三是为您分忧而来。”
     赵祈佑似笑非笑:“哦?你一个商贾,能为朕分什么忧?”
     万启明连忙搭话:“陛下,臣与有三听闻丰西府粮仓失火,特来献策。”
     赵祈佑脸色一寒:“丰西府官仓失火,朕也是刚知道,你们从何得知?”
     万启明答道:“陛下,您可能还不知晓,如今满燕安都知道了丰西府官仓失火,聚集在城内外的灾民,已有失控之势。”
     赵祈佑听得这话,牙齿咬得咯咯响,灾民与他这个帝王居然同时知晓丰西府官仓被烧之事,是哪些人散播的消息还用说么。
     原本赵祈佑发下诏告安抚灾民,言说丰西府的粮食不日便至。
     又让张兴开了燕安官仓低价卖粮,并在城外设粥铺,勉强稳住了局面,灾民也眼巴巴的盼着丰西府的粮。
     现在被人将丰西府官仓失火的消息散布出来,灾民不失控才有鬼了。
     士族的反击迅猛无比,不但烧了丰西府官仓,让赵祈佑无粮可用,还利用灾民倒逼于他。
     万启明见得赵祈佑怒色满脸,奏道:“陛下,如今已到了危急之时,趁着户部官仓还有粮,局面还可控,必须尽快调来粮食才行!”
     赵祈佑沉声道:“最近的丰西府官仓失火,百万石粮食付之一炬,恐怕朕再从其他地方征调粮食,也是来不及。”
     万启明道:“非也!关于粮价飞升之事,臣与丰邑侯在小李庄时曾谈起过,丰邑侯留有对应之术!”
     赵祈佑闻言精神一振:“明渊留下了什么话!快说!”
     万启明面露悲泣之色:“丰邑侯在放水淹麦田时,承诺村民不会让他们饿肚子,臣闲提了一句,说若是多地受灾,恐是粮价飞涨,有钱都不好使。
     丰邑侯说,济洲有造好的明轮船二十艘,谁抬粮价谁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臣认为,丰邑侯此言必有深意。”
     赵祈佑摸着粗糙的胡渣子,眉头紧锁:“明渊这话是何意?唉,若是他在…”
     姜远落水已过去了半个月,如今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任谁都明白他生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只是没有人愿意说出来,依然带着侥幸的期盼罢了。
     万启明也叹了口气,随后正色道:“臣随在丰邑侯身边甚久,知他品性,他定然不会信口开河。
     所以臣查阅了舆图,再结合明轮船的行驶速度,若从楚州明阳湖走水路往东南入长江,可直抵山南东道的江陵、江夏等地,那里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
     一语惊醒梦中人,赵祈佑连忙让太监取来舆图,翻开一看,喜道:“明渊大才!若用明轮船走水路从山南东道运粮,一月可往返!”
     赵祈佑欣喜之余,又悲从心起,姜远只留下一句话,便解了他的危难,可姜远却是不在了。
     如若姜远在,他又何至于被一众朝官要挟,又怎会被勋贵士族的连招打

第636章 姜远留下的话[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