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章 错位历史[1/2页]

我在隋朝开茶馆 南阳花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杨明远给李翁和李盼兰倒了一杯水,问道:“这文昌武行行事颇有侠名,在府城也有人脉,应该不至于经营不下去啊。”
      “二郎你这就有所不知了。”
      “哦,怎么说?”
      “二郎可知为什么人人都说我们奸商吗?”李翁抚着胡须问道。
      “因为,无商不奸?”
      “二郎果然聪慧,一点就通。”李翁哈哈大笑,“经营武行也是一门生意,既是做生意,不懂得变通必然就会衰败。你看那三大武行,又有哪一个是手脚干净的?文昌武行就靠着那点徒弟的束?,以及出去后的徒弟们偶尔的孝敬,怎么可能交得起越来越重的赋税?”
      “张师父以文为名,自然束?不会太高;弟子们又行事正派,也不会捞什么油水,能够孝敬给师父的自然也不多。此消彼长之下,关门是必然之局面。”
      “正是如此。”
      “哎。”杨明远叹了口气,“这世道,当个好人那么难,这不是逼着大家去当强盗吗?”
      “贵人高高在上,哪会管你当强盗还是当好人,只要不威胁到他们的利益就行。”李翁喝了口水,接着说道:“二郎你别看我们剑南东西两川一派祥和,那是因为我们天高皇帝远,没人愿意打我们。在我们东边,王仙芝那个反贼已经攻陷了安州,离东川也就1200多里地。若不是蜀道难,那厮说不定就已经打到我们西川了。”
      “王仙芝起义?”杨明远惊诧道。
      “嘘,二郎禁言。正是那反贼,不过你可千万别这么对外说,朝廷给那王仙芝定的罪名是'谋逆叛国'。你说起义,官府会以为你同情叛贼,把你当成他们一伙给抓去砍头。”李翁连忙制止道。
      杨明远吓得神魂出窍,日哦,历史书上不是说的“王仙芝起义”吗?
      杨明远这就吃了经验主义的亏,历史是后来人书写的,当朝的统治者肯定不会说你们农民是“起义”。
      你们都起“义”举了,那我们这个朝廷代表啥?“不义之朝”?
      杨明远脱口而出差点把自己小命都丢了,这特么的万恶封建社会,随便说句话都能要人命。
      “一时失言,失言,李翁恕罪。”
      “在老汉我面前失言无所谓,千万别被外人听了去,容易生事。”
      “感谢李翁教我,就这一席话,价值千金。”杨明远确实是这么想的,钱哪有命重要。
      “现在外边几十个州县烽火连天,百姓民不聊生,也就我们剑南道能够置身事外。”
      “敢问李翁,这王仙芝反贼造反多久了?”
      \"乾和二年叛乱,至今三年矣。\"
      “历史书上说大唐乾符二年,也就是875年,王仙芝起义。而在这个时空里,却对应着大隋乾和二年,也就是说大隋乾和二年是875年,今年是大隋乾和四年,即877年。怎么这么混乱?乾符,乾和,怎么又这么巧?”杨明远脑子里一片混乱,越想越觉得头疼。
      “敢问李翁,我们大隋立国多久了?”
      “你连这个都不知道,还是我们隋朝人吗?”旁边一直不说的李盼兰开口讥笑道。
      “六娘失礼。”李翁出声呵斥道。
      “小子我生在乡野一十七年,一直未曾踏进过州城,顶多在县城内听听和尚们说佛教故事。故此对我们大隋朝历史不大了解,让两位见笑了。”
    &nbs

第22章 错位历史[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