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给匈奴人送粮食这事儿,被赵杏儿一句“大秦没有一粒粮食是多余的”为由给拒了。还随手飞了一块象牙笏板,砸破了侍御史李惮的额头。
     价比黄金的象牙笏板,就那样碎在了大殿之上。似乎依旧在嘲笑李惮的。
     “赐一块笏板给赵计相。”扶苏叹了一口气。就有内侍向殿角传话,须臾之间,一块簇新的象牙笏板就送过来,内侍将笏板送到赵杏儿面前的几案上,赵杏儿微微欠身表示感谢,扶苏伸手向下虚按,示意赵杏儿无需多礼。
     皇帝对赵杏儿的支持与袒护,还有谁看不清楚的。
     “陛下,长公主以‘温暖大秦为夙愿,多年来发展纺织业,布匹服装产量甲于天下,为无数人提供服装,为无数女工提供衣食薪俸。更为大秦军旅定制服装,辅助大秦将军南征东征,长公主有大功于国,臣请陛下嘉奖长公主,增加汤沐邑!”赵杏儿起身行礼,朗声说。
     朝廷上很少有机会提及赵芃,今天是个话头,赵杏儿索性给赵芃争取一个嘉奖。
     “赵芃所创作战服、冬季装备,于大军获胜有大功!”蒙恬给赵杏儿的话又添了一份分量。韩信在蒙恬身侧也点点头表示同意。
     秦军军功,一直不怎么重视军需供应商的作用,但是南征东征这两战,却是体现了军需供应商的作用。尤其东征朝鲜,冬季作战装备是这一战的重要保障,若是没有这些服装,还不知道这一战要损失多少兵力。
     赵芃身为长公主,其地位与彻侯相当,甚至可以比拟诸侯王,长公主是女子,没有谋逆的条件,按照诸侯王标准封赏也没有分君权的顾虑。
     不过扶苏登基后,一直没怎么大行封赏,长公主的封邑也很克制,迄今也不过二千户的封邑而已。
     “赵相所称,长公主有功,可加汤沐邑,诸卿以为如何?”扶苏向前探了探身,问。
     这是皇帝要给自己亲妹妹加封赏,这谁能有啥意见?至于所谓长公主的在军事方面的功绩,没看蒙恬和韩信都表态背书了?这有啥疑问?
     大殿一片赞同之声。
     “长公主赵芃,专注纺织、支持军事建设,有大功于国,加汤沐邑至五千户,封邑迁于大梁!”
     魏国国都大梁是黄河边上的城市,有漕运便利,周边沃野千里,更与洛阳巩邑临近。公主封邑在大梁,和临近的巩侯常来常往也没什么毛病。
     扶苏冷笑:我把赵芃安排在张诚旁边了,看你怎么说!
     赵杏儿眼睑微垂,并无任何表情。
     关于匈奴使团的这场朝会,以侍御史李惮被开瓢,长公主赵芃加封邑结束。因为需要找陈平回来说明匈奴情况和介绍白登密约,还要找赵芃回来了解一下她对与匈奴和亲的看法,匈奴事就挪到下一场朝会再商议。
     典客需妥善安置接待匈奴使团。反正出使这事儿,都不是一朝一夕,停留一段时间双方讨价还价也是正常的。
     散朝的时候,赵杏儿乘坐了四

第4章 为赵芃加封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