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9章 鉴定瓷器不需要戴手套的吗?[2/2页]

娱乐:这个外卖小哥,技能有点多 三千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当然可以!”柳学驰并未拒绝。
      不上手就能看出真假,那是神,不是人。
      看着南夜没戴手套就上手,很快就有人提出疑问:
      【鉴定文物不需要戴手套的吗?】
      很快就有一个网名为“糯米瓷”的网友站出来解答:
      “不戴手套才是对的,人手上的汗液仅仅由水和盐构成,不会损害瓷器表面。
      除非用利器划伤或者浸泡在具有腐蚀性的液体中才会受到损害。
      另一方面,戴上白手套接触光滑的瓷器,很容易将瓷器不慎摔落,进而毁坏文物。
      一般人可赔不起啊!
      就算赔得起,那也是破坏文物,会被唾沫给淹了。
      而且专家需要用手去触摸,来感受瓷器表面的胚体和花纹,通过触感才能鉴别瓷器真伪。
      所以鉴别瓷器,通常不戴白手套。
      戴手套的,要么是外行,要么是骗子。”
      【豁,原来还有这样的说法,学到了。】
      【以后有戴手套鉴瓷的节目或者直播,可以直接划走了。】
      【那这样是不是说明,南夜真的有鉴定瓷器的功夫在里面?】
      【恐怕是这样了,先听看看他怎么说的……】
      翻看一会后,南夜抬起头来:“鉴定真伪,首先看的就是器型。
      细看口沿、颈、肩、腹、足底等,判断是否有元代器形的特征
      接上面的话,元青花的外形,充满异域风情。
      这导致元青花的外形都比较奇特。
      但就算如此,瓶,罐型元青花依然保持着一个特点。
      罐口与圈足的直径,相差不多,甚至相等。
      在这点上,我手中这个罐子是符合的。”
      众人一看,还真是这样子。
      这个罐子两肩比较宽,腹部鼓鼓的,但是罐口和底圈,确实差不多大。
      南夜没停,接着道:“微卷唇,短颈,丰肩,鼓腹,足收,宽圈足浅挖底,器型饱满,这是元青花的经典制式。
      圈足宽浅,底旋削有跳刀痕。
      碗的圈足高矮都是外撇,足底里高外低。
      在这些点上,这个罐子都符合。”
      缓了一下,继续道:
      “二看胎质。
      宋后期至元初,在景德镇附近麻仓山上,发现一种适合烧瓷用的土,叫做麻仓土。
      麻仓土到明万历就枯竭了。
      明万历以后景德镇用的是高岭山的高岭土。
      这也是元青花稀少的原因之一。
      经研究在瓷石中掺入20%左右的麻仓土,耐温高,走型少,提高了硬度,增强了瓷胎的白度和透明度。
      大家看罐子底部,火石红,白而不细,有很多气孔,有黑痣。
      且烧造出来的瓷器很多会有鼓包现象。
      这些都是自然的现象,高仿瓷器是根本做不出来的。
      所以,在这点上,已经基本可以判定,这件元青花为真!”
      南夜这话一出来,不管是现场的人,还是直播间的观众都觉得不太靠谱。

第89章 鉴定瓷器不需要戴手套的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