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4章:孤便拿你祭剑[1/2页]

我在国运战场召唤大夏群雄 一剑光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当叶苏一番话说完以后,大夏直播间弹幕又开始,如同雪花一样纷飞。
      “原来这个人就是曹操啊,我看叶苏小说中,此人雄才大略,能文善武,三国中势力最强的一方,另外两个孙刘联合才能抵抗。”
      “那本小说我也看过,叶苏对于这个曹操高度肯定,用不称帝,据说他一直想做什么周文王,这周文王又是何许人也?”
      “不清楚,似乎叶苏还没写过周朝的小说吧,慢慢等吧,以后他一定会为我们一层一层揭晓。”
      “对了,这吕布不就是被曹操杀掉的么?现在这两个人千年后,身处同地,你们说会不会干起来?”
      “不会!因为他们都是我大夏英灵!”
      “不会!”
      “不会+1!”
      ……
      慷慨激昂,慷锵有力,叶苏随后语气一转。
      “称霸天下,逐鹿中原,吞刘灭孙,素来是你的志向和愿望;”
      “于是,北方统一之后,接受荆州,收服水军将领蔡瑁,驻兵新野;准备南下,一鼓作气灭掉江东;”
      “时值江东军心不稳,投降派与请战派意见不一,诸葛亮舌战群儒,在鲁肃的帮忙下,说服孙权,成功促成孙刘联盟;”
      “曹魏与孙刘在赤壁展开大战,北方军士不熟水性,铁锁连环船,被大火灼烧,全军覆没,一败涂地;”
      “赤壁大战之后,三足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从华容道撤退之后,率军打败马超,平定凉州;”
      “建安十七年,位极人臣,加封汉相,与汉初的萧何同等地位——参拜不名,剑履上殿!”
      “建安二十一年,册封魏王,超越三公,并展开了与孙权一些列的斗争;”
      “建安二十年,刘备取西川,得益州,扼守汉中要道;曹操见状发兵,征讨刘备,在汉中展开殊死决战;”
      “建安二十四年,黄忠于定军山斩杀夏侯渊,曹操亲率大军进攻,数月有余,寸土未获,遂撤军回京;”
      “同年襄樊大战,关羽水淹七军,名震大夏,成为三国第一名将,在吕布死后几乎天下无敌!”
      “建安二十五年,拒绝臣子们废汉自立的建议,决定效仿周文王,病逝洛阳。”
      说到这里,叶苏眼神中忽然涌出无限的伤感。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东汉末年的黄河、淮河流域,因军阀常年混战不休,土地荒芜,民不聊生,背井离乡,典妻当子,流落他乡。”
      “正是魏王你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军事方针,使得黄淮之地,重新焕发生机。”
      “在政治上,魏王你惩办豪强,为民请命,深受当地百姓拥戴;”
      “统一北方,结束诸侯常年的混战,使得百姓安居乐业,稳定了北方动荡不安的局势;”
      “选取官员,任用人才,唯才是举,广开寒门出仕之路;”
      “崇尚儒家礼仪仁义制度,以仁义、道德教化百姓;同时乱世之中,又用法家严刑苛法,拔乱反正,威慑宵小。”
      曹操,绝对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叶苏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在军事上,平定北方战乱,遏制匈奴和乌桓发展,使得关中始终未乱一分,此乃民族大义!”
      “精通兵法,熟读孙武、吴起等兵家先祖的著作,了然于胸,运筹帷幄;且主张出师有名,深受后世军事家敬佩;”
      “军纪严明,赏罚分明,爱惜将才,各方大将无不拥戴称赞;马超麾下的庞德,吕布手下的张辽,甚至是临时呆在曹营的关羽,对其称赞不已。”
      “在文学上,开建安风骨,著有《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苦寒行》等千古名诗,开创了魏晋文人的隐逸之风。”
     &nb

第84章:孤便拿你祭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