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里的意思。“不过,还是得请端姨娘教大家你的独门针法。这绣佛像和字画可不比绣衣物,更是要有灵气,呆头呆脑可不成。端姨娘的针法就是有灵气些。”
“宝姑娘可真会说话。”端姨娘赞道。
正说着话,顾振海的妻子顾二奶奶带着两个丫头过来了。“呦,都在呢。刚小苗姑娘告诉我,现下正是秋燥,让蒸些秋梨给大家去去火气。老爷老太太那里已经送过了,我到嫂子那里扑了个空,原来都到这里来了。来,小秋,小冬,把食盒拿过来。”
跟来的丫头打开抬着的食盒,端出秋梨糖水来。一色的景德镇甜白瓷盖碗,里面躺着半个去皮去心的大个秋梨,和着冰糖蒸得软软的,糖水里还浸着十来粒鲜红饱满的枸杞子。
“我这几天正是有些嗓子痒痒的不舒服,喝些秋梨水正好润润嗓子。小苗真是及时雨啊。”玉兰笑道。
“可不是,我们都跟小苗姐姐学得有几分懂医理了。再说,这秋梨水甜丝丝的,好喝,不去燥我也爱喝。”艾兰道。
“四婶,才我们在这里讨论,我们都想跟端姨娘学绣花,要比那沈绣还要好,就叫顾绣,四婶来不来?”宝兰小口抿着秋梨水,笑着问道。
“这绣花,从前做姑娘的时候还学着绣了一气,如今管着这一大家子,我是几年没拿过针线了。我就不掺和了,你们好好绣,我伺候你们吃喝拉撒,等你们绣了好的孝敬我一两件就行了。”露香园是顾二奶奶管家,顾大奶奶本来身子弱,加之顾振海毕竟是嫡出,也就无可如何了。
都说是有钱好办事,这真是没错的。顾家大爷大奶奶一直心疼宝兰,听说她想办女学,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还跟着忙活起来。没几天时间,就在万竹山房顾家二爷的万竹学堂边上拨了几间屋子,学生除了几个小点的小姐,还有露香园和万竹山房的丫头,甚至有家人娘子或者女儿愿意来听课认字学绣花的,也不阻拦。如此过了几天,外头那些人家,有些富裕一些的,女儿认字读书的,也想过来学学绣花,也有带着丫头过来的;有些贫寒些的,听说可以免费学认字读书,还能学绣花的手艺,还免费提供一顿饭,越发挤着要进来。很快就招了百把个女学生,年龄从五岁到十五六岁都有,不论贫富,按照认字多少,分为三个班:以前从没认过字的最多,六十来人,编为甲班,坐了三间课室;些许认得些字,大致能读些文章的二十来人,编为乙班,坐一间课室;认得字比较多,差不多能自己写文章的也是二十上下,编为丙班,坐一间课室。一下子把五间课室挤得满满当当的。
张先生的风寒病吃了小苗的药早就好了,顾家看张先生实在是老了,给了他一份厚厚的养老金,着了周管家送张先生回了绍兴老家。
且说这顾家女学里,每天上午,宝兰先到那三个甲班里检查上次课教的字,教这节课的字,让学生认了字再读课本。然后再到乙班,接替小苗教写文章,小苗则去丙班教医术养生,丙班的顾大奶奶转到甲班教画画。然后再宝兰教丙班作文,小苗教甲班养生,顾大奶奶教乙班画画。每堂课半个时辰。
中午万竹山房的小厨房会提供一顿简单的饭菜,就摆到课室里。学生中本来就有好些丫头媳妇的,手脚麻利地收拾,也不碍事。顾家的小姐和外面来的富家小姐也在一起吃,倒比平日在家里精心烹制的吃得还有味。
中午稍微休息一下,下午就是端姨娘教绣花。其实也就是端姨娘教一些针法,大家练习,有不太明白的地方,请教一下端姨娘。再就是绣出来的东西,请端姨娘看看,不好的地方端姨娘指出来,再教教怎么改。
若兰是认得了一些字的,本来她太小,不好让她上学的,不过宝兰、顾大奶奶几个都替她说话,她也就混在乙班,春桃也是认得些字的,也分在乙班,正好可以看护着些若兰。中午若兰的饭也是独一份的,跟大家的不同,都是些软烂易消化的,分量也比其余人的少。若兰吃得慢,春桃吃完自己那份,过来要喂若兰,若兰不肯,要自己吃,正闹着,有人在旁边插话道:“春桃,原来你在这里啊。难怪,你在露香园做了几年,早就认得字了吧。这是你家的小妹妹?这么小也来带了来?怎么她吃的饭和我们的不一样呢?要是可以带自己的妹子来,那我明天也带我妹子来,还可以吃一顿饭呢。”
春桃抬头一看,一个穿深绿粗布连裙的姑娘正滔滔不绝地说话,原来是从前住一条街上的灵芝姑娘。“灵芝姐姐,你可别乱说,这是顾家小小姐呢。”春桃有些不满。
“真的啊,她怎么到这里玩?顾家也不管她?”灵芝笑道。
“她可不是玩,她正经在乙班读书呢。灵芝姐姐,你是在甲班吧?那你认得的字肯定没她认得的多。”春桃有些得意地说。
“怎么可能?小妹妹,你认得字啊?”
“若姑娘,你读这篇文章给她听,看她信不信。”春桃也是小孩心性,争强好胜。
若兰慢条斯理地用小勺往嘴里送饭,看也不看灵芝。“我为什么要读书给她听?我又不认得她,她信不信管我什么事?再说了,她也不认得这些字,她听得懂么?”
第三十五章 顾家女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