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1章 阎家馕饼,黄金路(下)[1/2页]

四合院局外人 高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三月末四月初的北京,清晨五点,寒意依旧砭人肌骨。
     夜色尚未完全褪尽,深蓝的天幕上挂着几粒疏星。
     阎解旷推着那辆沉甸甸、载着黄泥馕坑和发好面团的“复兴牌”三轮车,车轮碾过寂静的胡同石板路,发出单调而清晰的“咯噔”声,仿佛是他擂响的战鼓。
     目的地是中央民族大学西门外的空地,他提前“侦察”了好几天,知道这里清晨会有不少早起的学生,尤其是那些来自西北、想念家乡味道的少数民族学生。
     到了地方,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停好车,他手脚麻利地引燃馕坑里的果木炭。
     当炭火烧旺,散发出稳定的橘红色光热时,他深吸一口冰冷而清新的空气,开始操作。
     揉面、摊开、修边、戳出花纹、撒上盐水芝麻……每一个步骤都浸透着西北戈壁的风沙和农场里无数个日夜的重复,早已刻进肌肉记忆。
     沾着清水的馕托将生面饼稳稳地送入馕坑滚烫的内壁,“嗤啦”一声,白汽升腾。
     时间一点点流逝。天色渐亮,路上开始有了零星的行人和自行车。
     几个裹着厚外套、哈着白气的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走过,好奇地朝这边张望。
     阎解旷的心脏在胸腔里咚咚直跳,手心全是汗,喉咙像被什么东西死死堵住。他知道该吆喝了,这是做买卖的第一步。
     可那声吆喝,像块烧红的炭,卡在嗓子眼,烫得他生疼。他想起人才市场里那些冰冷的拒绝,想起儿子那句“听说挺乱的”,想起自己背上的那个看不见却无比沉重的烙印。
     “阎解旷!”他在心里狠狠骂了自己一句,“你他妈在号子里扛沙包、种树苗的劲儿呢?出来倒成了没嘴的葫芦?!”
     他猛地抬起头,脖颈的筋都绷紧了,对着清冷的、行人开始多起来的街道,张开嘴,用尽全身力气,从胸腔深处挤出一声沙哑的嘶吼:
     “阎——家——馕——饼——!正——宗——天——山——味——!”
     声音突兀地撕裂了清晨的宁静,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旁边梧桐树上几只早起的麻雀被惊得“扑棱棱”飞起,惊慌地叫着消失在灰蒙蒙的天际。
     这一嗓子,像按下了某个开关。一个穿着鲜艳民族服饰、身材高大的民族男生循着声音和飘散的香气快步走了过来,眼睛亮晶晶的:“哎!老板!馕有吗?刚出炉的?”
     “有!有!”阎解旷忙不迭地回答,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他手忙脚乱地用铁钩勾起一个烤得金黄焦香、边缘微微翘起、芝麻粒粒饱满的馕饼,“热乎的!您尝尝!”
     那男生接过馕,迫不及待地掰下一块塞进嘴里,滚烫的馕在他嘴里翻滚着,他含糊不清地大声赞道:“亚克西!就是这个味儿!艾尼瓦尔大叔家的馕坑火候!老板,你行家啊!给我来五个!”
     他一边嚼着,一边竖起大拇指,脸上洋溢着找到家乡味道的纯粹喜悦。
     这声由衷的称赞,像一道温暖的电流,瞬间击穿了阎解旷心中冻结的坚冰。
     他咧开嘴笑了,笑容牵动着眼角深刻的皱纹,那是被西北风沙刻下的印记,此刻却洋溢着一种近乎新生的光彩。“好嘞!五个!马上!”
     他动作一下子变得无比利落,夹馕、装袋、收钱、找零,一气呵成。
     指尖触碰到那张带着体温的钞票,不再是屈辱的象征,而是他凭自己双手挣来的、实实在在的认可。
     生意就这样开了张。那民族男生拿着馕边走边吃的身影,成了最好的活广告。
     很快,三三两两早起的学生围了过来,有汉族,有回族,更多的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学生。
     他们操着带着不同地域口音的普通话,或者干脆用本民族语言兴奋地交流着:
     “看,有卖馕的!”
     “闻着好香啊!比食堂的好多了!”
     “老板,给我一个芝麻的!”
     “这个奶馕怎么卖?我室友就馋这一口!”
     小小的摊位前渐渐排起了队。馕坑里炭火熊熊,炙烤着面饼,也熨帖着阎解旷那颗饱经风霜、一度冷却的心。
     他忙碌着,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手臂被炉火烤得发烫,但脸上始终挂着笑,那是一种卸下了千斤重担、发自内心的笑容。他一边熟练地操作,一边回应着顾客:
     “小心烫啊姑娘!”
     “咸淡怎么样?合口味您说话!”
     “明天还来!老地方!”
     日子就在这充满烟火气的清晨中一天天滑过。
     三轮车轱辘每天准时碾过南锣鼓巷的青石板路,馕坑里的炭火日复一日地燃起又熄灭,“阎家馕饼,正宗天山味”的吆喝声也渐渐褪去了最初的生涩和嘶哑,变得圆润而洪亮,成了民族大学西门清晨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收摊回家,阎解旷不再像最初那样总是低着头。
     他会把装着零钱的帆布包放在桌上,虽然依旧沉默寡言,但眉宇间那份沉郁和小心翼翼已消散了大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开始尝试着和儿子说话,话题笨拙地从馕坑的火候控制、芝麻的挑选,慢慢延伸到维华的学习。
     “今天……英语模拟考得咋样?”一天晚饭后,阎解旷一边仔细地清点着分分角角的毛票,一边状似随意地问,目光却忍不住瞟向儿子。
     阎维华正埋头在厚厚一摞习题册里,闻言笔尖顿了一下,没有抬头,只含糊地“嗯”了一声。
     “那……数学呢?你大伯说你代数强。”阎解旷不死心,又问了一句,声音放得更轻,带着点试探。
     维华沉默了几秒,才闷闷地回了一句:“还行。” 依旧惜字如金。
     阎解旷眼底的光微微黯了一下,但他没泄气,只是默默地把清点好的钱收好。
     过了片刻,他像是想起了什么,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掏出一个用干净白纸仔细包好的东西,推到维华桌角。“喏,今天特意留的,没沾灰的边儿,烤得最脆。看书累了垫垫肚子。” 那是一个烤得金黄焦脆、芝麻均匀的馕边。
     维华看着那个纸包,又抬眼飞快地瞥了一下父亲被炉火熏得微黑、带着讨好笑容的脸,嘴唇动了动,最终没说什么,只是伸手把纸包挪到了自己手边。
     

第81章 阎家馕饼,黄金路(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