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乍破,晨曦微露,匠作监外已是人头攒动。
奉相府之令,百官齐聚,皆为一睹传说中“镇库石”的真容。
随着监正一声高喝,四名健壮的力士合力抬上一只古朴石匣,匣上封条犹新,正是相府昨日亲下的封印。
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封条揭去,匣盖缓缓开启。
内中并无奇珍异宝,只三锭黑沉沉的铁块静卧于丝绸之上。
铁块表面焦痕斑驳,仿佛曾遭天火燎烧,正是传闻中北辰铁的残块。
人群中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这便是能定国安邦的神物?
看起来竟如此其貌不扬。
“咳。”一声轻咳压下了所有议论。
众人回头,只见相国贾诩不知何时已立于监工之侧,他身着常服,面带微笑,仿佛只是个前来观摩的寻常老者。
他缓步上前,伸手轻抚铁块,指尖传来的却是寻常玄铁的冰冷质感,但他脸上却露出一丝赞叹:“好铁!历经百劫,凶性未除。若要为国所用,须以古法重铸,去其戾气,方成大器。”
他环视众人,朗声道:“传我将令,即刻起炉,重铸神铁,以为镇国之钟!”
“遵命!”监工一声应和,早已准备妥当的工匠们立刻忙碌起来。
巨大的熔炉被引燃,火焰自炉底腾起,舔舐着炉壁。
当那三锭黑铁被投入炉膛的刹那,异变陡生!
原本橘红的火焰猛地一窜,竟化作诡异的青白之色,灼人的热浪扑面而来。
只听“咔、咔、咔”三声脆响,坚固的炉壁上竟炸开三道肉眼可见的细长裂纹。
“相国!”工头大惊失色,连滚带爬地退后数步,满脸惶恐。
百官亦是面面相觑,窃窃私语,皆以为是不祥之兆。
贾诩却不惊反喜,他上前一步,迎着那青白火光,抚须长笑:“哈哈哈,好!好一个不驯之物!正因其不驯,方能镇压国运,威慑宵小!此乃吉兆,大大的吉兆!”
他一番话语,将一场险些失控的意外,瞬间扭转为天降祥瑞。
百官闻言,纷纷附和,赞叹相国深谋远虑,神物有灵。
人群之后,黄琬之身形隐于暗处,她望着贾诩那副智珠在握的模样,指尖却已深深掐入掌心。
昨夜,她已从韩德处得知确切消息——真正的北辰铁,自始至终都安放在武库最深处,从未踏出半步。
眼前这轰轰烈烈的一幕,不过是贾诩用普通玄铁涂抹了特制药粉,自导自演的一出大戏。
与此同时,政事堂的偏室之内,陈子元正独自静坐。
他指尖轻轻摩挲着几片蜡封的碎屑,那是韩德冒死从贾诩送往匠作监的密令上刮下来的。
他已命心腹李息,携带这微不足道的样本,星夜兼程北上阴山,交予赵云,务必以军中秘法“黑窑残火”试燃,看其火焰颜色,是否与京城炉火的青焰一致。
门被轻轻叩响,黄琬之悄然步入。
“他成功了。”黄琬之声音冰冷,“满朝文武,都信了那块凡铁是神物。”
陈子元并未抬头,只将那蜡屑收好,淡然道:“贾诩此举,不在于骗,而在于‘名。他不毁铁,反要铸钟,便是想借‘镇国礼器这个名头,将他见不得光的私藏火器之物,彻底洗白成国之公器。一旦钟成,他便可名正言顺地研究北辰铁,再无人能置喙。”
“我不会让他如愿。”黄琬之”她从袖中取出一卷薄薄的绢帛,递到陈子元面前:“这是我拟的计策。相府不是正在清查海贸税款吗?我已联络泉州几家相熟的海商,愿以‘补缴税余的名义,向匠作监捐赠一批‘特制耐火泥,用以修补今日开裂的熔炉。”
陈子元展开绢帛,目光落在“特制”二字上。
黄琬之解释道:“这泥料中,我已命人掺入了微量的湿硝粉。此粉经岭南‘账婢以秘法炮制,寻常嗅闻、火烧,皆无任何异状,唯独在高温下,一遇铁器析出的铁离子,便会瞬间分解出大量水汽。”
炉心骤冷,继而汽爆。
陈子元瞬间明白了她的意图,缓缓点头:“好计。就让贾诩的神铁,败给我们脚下的泥土。”
次日,匠作监果然收到了来自泉州商会的一
第339章 火熄钟未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