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他的声音里满是惊喜,这比种普通稻谷多收了近五成。
黎明的霜花在濠州的谷堆上凝成白霜,张三带着村民们将谷粒入仓。粮仓的地面铺着三层苇席,席下垫着干燥的艾草:“这艾草能防潮,还能驱虫,” 他用木斛将谷粒倒入仓中,斛口的谷粒连成线,发出 “哗哗” 的声响。仓壁上挂着 “湿度计”—— 用三根不同粗细的麻绳系在木板上,“要是粗麻绳变潮下垂,就得开仓通风,” 张三在仓门内侧刻下刻度,“记录每天的谷粒高度,心里有数。”
泗州的村民们用野慈姑和新收的杂粮做了丰盛的饭菜,庆祝丰收。李四端着一碗慈姑粥,粥里的球茎炖得软烂,入口即化:“这粥要放些姜丝,” 他给村民们分粥,“慈姑性凉,配姜丝正好,” 席间,有人提起开春要多种些野慈姑,“李四师傅教的法子好,” 一个老汉说,“这沼泽地也能长出好东西了。”
上午的阳光照亮了濠州的粮仓,张三让人盘点入库的谷粒。账房先生用算盘计算着总数,“一共八千六百石!” 他的声音在粮仓里回荡,谷粒在仓中微微颤动,发出 “沙沙” 的声响。张三在《秋收记录》上写下:“濠州耐盐禾平均亩产一石三斗,高于楚州原产地一成,” 他特意画了个谷穗的图案,旁边注着:“谷粒饱满,千粒重二十五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泗州的仓库里,李四也在盘点野慈姑的收成。“早熟的三千斤,晚熟的五千斤,” 他在账本上记录,“能腌咸菜两千斤,留种一千斤,其余的入窖储存,” 他让人将留种的球茎单独存放,这些球茎的芽眼格外饱满,“明年开春切块育苗,要选最好的地块,” 仓库的墙上挂着野慈姑的生长图,从育苗到采收,每个阶段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午后的阳光透过粮仓的气窗,照在濠州的谷粒上,光柱中的尘埃缓缓浮动。张三让人在谷堆中插 “透气筒”,用芦苇杆捆成直径三寸的束,垂直插入谷堆深处:“这筒能让空气流通,” 他用手感受从筒口透出的气流,“比在仓壁开窗安全,不会让老鼠进来,” 透气筒的顶端盖着带孔的木盖,既能透气又能防鸟。
傍晚的炊烟在泗州的村庄升起,家家户户都在做与野慈姑相关的食物。李四的屋里飘出油炸慈姑片的香味,金黄的薄片在油锅中滋滋作响,捞出后撒上细盐,酥脆可口。“这慈姑片能当干粮,” 他给串门的村民们分食,“冬天农闲时,泡在热汤里吃,暖和。” 村民们笑着说:“明年多种些,让咱泗州的慈姑片传到外省去。”
夜深了,濠州的粮仓里还亮着灯,张三和王老实检查仓门的锁具。锁是新打的铜锁,“比铁锁防锈,” 张三用钥匙锁好门,钥匙上系着红布条,“这样好找,也喜庆,” 月光从气窗照进来,谷堆上泛起一层银辉,仿佛铺满了碎银。
泗州的地窖里,李四最后检查了一遍球茎的储存情况。陶瓮上的标签清晰地写着入库日期和数量,“每半月要检查一次,” 他在地窖的门上挂了个小木牌,“张三师傅说,储存粮食就像照顾娃娃,得时时上心。”
两地的村庄都安静下来,只有风吹过谷堆和球茎的声响。濠州的谷粒在仓中积蓄着能量,等待着被磨成面粉,做成食物;泗州的野慈姑在窖中沉睡,等待着来年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农人们的梦里,是丰收的景象,是仓廪充盈的踏实,是土地给予的最丰厚的回报。
喜欢。
第413章 秋获丰登与仓廪盈实[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