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霜在粮仓的青瓦上凝成薄冰,朝阳升起时,冰棱折射出细碎的光,落在濠州仓库前晾晒的耐盐禾种子上。张三蹲在竹席旁,用特制的竹筛筛选种子,筛孔大小精确到谷粒直径的八成:“这筛子能选出最饱满的种子,” 他指着筛下的谷粒,颗颗圆润,色泽金黄,“比普通筛选法多留三成好种,” 竹席边缘用红砖压住,防止秋风卷走种子,砖缝里的白霜在阳光下渐渐融化。
王老实带着村民们给粮仓做 “防寒加固”,新割的稻草被编织成厚帘,一层一层裹在仓壁外侧:“张三师傅说这草帘要裹三层,” 他用麻绳将草帘捆扎结实,“比去年的旧草抗冻,能让仓内温度多保两度,” 草帘之间的缝隙用桐油拌泥糊住,“这泥能挡风,还能防老鼠啃草,” 加固后的粮仓像穿了件厚实的棉袍,从外面再也听不到仓内粮食沉降的 “沙沙” 声。
泗州的地窖里,李四正在检查野慈姑种茎的储存情况。他用手拨开沙层,种茎的芽眼饱满如初,表皮的紫晕丝毫未褪:“这些要单独存放,” 他将最好的种茎挑出来,装进陶瓮,“开春育苗就靠它们了,” 瓮底铺着干燥的艾草,“艾草能驱虫,还能保持湿度,” 地窖的角落里,新制作的育苗盘整齐码放,盘底的透水孔用细沙堵住 —— 这是为了防止育苗时泥土漏出。
上午的阳光暖洋洋的,濠州的农人们开始 “翻仓”,将仓内的耐盐禾粮食倒出,再重新装入,同时更换仓底的艾草:“这艾草要每半月换一次,” 张三用木耙翻动粮食,“能保持仓内干燥,还能防霉变,” 翻出的粮食在阳光下晾晒,谷粒滚动时发出清脆的声响,像串起的玉珠。狗剩发现几粒发霉的谷粒,赶紧用镊子夹出:“张三师傅说一粒霉谷能坏一仓粮,必须挑干净。”
午后的微风带着凉意掠过泗州,村民们在晒场上脱粒晚收的耐盐禾。李四让人用 “舂谷臼” 脱粒,这木臼的内壁缠着细麻:“麻能缓冲撞击,比光木臼少掉三成谷粒,” 村民们轮流舂谷,木杵撞击臼壁的声音在村庄里回荡,金黄的谷粒从颖壳中脱出,落在铺着的苇席上,堆成小小的金堆。脱好的谷粒装袋时,李四特意让人在袋口缝上布条,写上装袋日期和重量:“这样哪袋先入仓,哪袋后入仓,心里有数。”
濠州的铁匠铺里,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传出老远。张三让人打造新的农具,犁铧的刃口比去年加厚二分:“明年要开垦新的盐碱地,” 他给铁匠比划着犁铧的角度,“这犁要能啃动硬土,比普通犁多翻深一寸,” 铁匠炉里的火苗窜得老高,将张三的脸映得通红,铁砧上的犁铧在锤打下渐渐成型,边缘泛起银白色的光泽。
泗州的晒谷场上,李四正在记录今年的收成数据。他用毛笔在桑皮纸上写下:“野慈姑亩产三千二百斤,耐盐禾亩产一石二斗,比去年增产三成七”,旁边画着简单的图表,用不同颜色标注两地的产量差异:“濠州的盐碱地改良得好,耐盐禾产量更高,” 他让人将数据抄录多份,一份留底,其余分送各州,“让大家都看看新粮
第414章 岁稔余裕与来岁计议[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