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在黑松林的枝叶间缠绕,沾在粮道兵的甲胄上凝成细霜。李二郎带着两名斥候走在队伍最前方,手里的短刀拨开挡路的荆棘 —— 这黑松林是濠州至瀛州的必经之路,林中山路狭窄,两侧的松树高达数丈,阳光只能透过缝隙洒下斑驳的光点,正是设伏的绝佳之地。
“小队长,前面路面有新翻的泥土。” 左侧斥候突然停步,指着地面上的土痕。李二郎蹲下身,指尖触到泥土,还带着一丝余温:“是刚动过的,辽人可能在前面设伏。” 他立刻让人回报哈桑,同时让粮队放慢速度,粮道兵们握紧竹矛,警惕地盯着两侧的树林,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
哈桑接到消息时,粮队刚进入松林中段。他策马赶到前方,望着路面的土痕,又看了看两侧的树冠 —— 松树的枝桠间,隐约能看到辽军皮甲的反光。“看来是冲着粮车来的。” 哈桑低声对李二郎说,“你带二十人守住粮车,我带斥候绕到林子后面,前后夹击。”
话音刚落,两侧树林里突然箭如雨下!辽军的铁箭穿透晨雾,直奔粮道兵而来。有两名士兵躲闪不及,被箭射中手臂,惨叫着倒地。“举盾!” 李二郎嘶吼着,粮道兵们立刻举起竹制盾牌,箭雨打在盾牌上,发出 “噼啪” 的声响。但辽军的箭越来越密,盾牌上很快插满了箭羽,有的盾牌甚至被射穿,情况危急。
就在这时,林后传来马蹄声 —— 哈桑带着斥候冲了过来!他们挥舞着长枪,直刺辽军的侧翼。辽军没想到会有援军从后方袭来,阵脚顿时大乱。哈桑一马当先,长枪刺穿一名辽兵的胸膛,高声喊道:“李二郎,冲出去!”
李二郎见状,立刻带领粮道兵反击。他举起短刀,劈开面前的辽兵,朝着粮车方向冲去。粮道兵们跟着他,竹矛挥舞着,逼退围上来的辽军。两侧的松树间,厮杀声、惨叫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晨雾被鲜血染红,渐渐散去。
辽军的伏兵约有五十人,比上次的袭扰多了一倍。为首的辽将见前后受敌,且粮道兵的抵抗越来越顽强,不得不下令撤退。哈桑和李二郎没有追击,而是立刻让人检查粮车和士兵伤亡:“粮车有没有损坏?受伤的士兵怎么样了?”
“粮车完好,就是有五名士兵受伤,其中两人伤得重些。” 李二郎汇报,脸上满是疲惫。刚才的厮杀比瀛州粮道的战斗更激烈,若不是哈桑及时绕后,后果不堪设想。他望着满是血迹的路面,心里明白,辽军是铁了心要断北伐的粮道,后面的路,只会更难走。
午后的阳光透过松林,照在粮道上。张三带着民夫赶来支援,他们带来了新的盾牌和草药,还有刚煮好的耐盐禾粥。“张师傅,您怎么知道我们在这里遇袭?” 李二郎迎上去,接过民夫递来的粥碗。张三笑着说:“哈桑大哥提前让人给烽燧送了信,说你们要过黑松林,可能会有危险,我就带着人赶来了。”
民夫们忙着给受伤的士兵包扎伤口,张三则和哈桑检查粮车。“这些粮车得再加固一下。” 张三摸着车栏上的铁皮,“黑松林后面还有几处险地,辽人可能还会袭扰。” 他让人拿出带来的槐木,将车栏加高半尺,又在车底加装了木板,“这样就算遇到冲击,粮车也不容易损坏。”
楚州的中枢仓库里,王晏之收到了哈桑送来的战报。信上写着:“黑松林遇辽伏兵五十余,粮车完好,伤五人,退敌二十人,缴获箭羽百支。” 他放下信,眉头微微皱起 —— 辽军的袭扰规模越来越大,看来他们已察觉到北伐练兵的意图,后续的粮道防御,必须更加谨慎。
“大人,王阿福送来的慈姑糕已到,正在外面卸车。” 宝儿走进来,手里拿着新的账册。王晏之点头:“让他进来,我有话要问他。” 不一会儿,王阿福
第421章 黑松林伏与粮道破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