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47章 出游(隋唐)[1/2页]

宿缘之命运 归之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隋唐洛城国家遗址公园是隋唐时期洛阳城的遗址,展示了古代城市的布局和文化,是研究古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场所。
     隋唐洛城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盛于唐朝特别是女皇武则天统治时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历史文化价值深厚。它曾是隋代大运河中心、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拥有成熟的洛南里坊制度,宏伟壮观的城市中轴线和星罗棋布的名人园林.
     隋唐洛城遗址公园,位于洛城市的“腹脏”之地。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入口,做为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的登基大殿所在地,隋唐洛阳城遗址公园完整的保存武则天时期的皇宫—明堂、我国古代发现的最高古建筑120米高的天堂。
     公元605年隋炀帝命人开凿一条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以洛城为中心,西通关中平原,北达华北平原,南抵太湖区域,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融为一体,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中原内陆早期的河运物流中心。隋唐洛阳城作为大运河的中心,就成为当时南北经济交流和物资集散的枢纽,南北物资在这里互通有无,洛城繁盛异常。隋唐洛阳城以其“洛水贯都”的独特城市格局展现了物流能力对城市地位的影响,是710世纪运河城市的杰出范例。如今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大运河跨省申遗两条文化走廊在隋唐洛城交汇,全国独一无二。
     隋唐洛城顺地势确定城市规划的形态结构。洛城西北地势高亢,将宫城、皇城营建在此不仅使都城政治主体功能得以突出、完成都城防护的需要,而且使整体城市建筑错落有致,层次分明。里坊区内部规划结构主要是大小十字街的形态。设有3个市场103个居民里坊区,这种棋盘格封闭式的里坊规划为统治者严格控制人民提供了方便。洛南里坊区在里坊制度方面表现得最为成熟,是世界目前仅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里坊遗址,曾在东亚各国古代城市规划中产生过明显影响。
     开沟浚渠发展水运,保证城市交通和物资供应。营建者将水运交通和美化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发挥“洛河贯都”的双向功能。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中心名为明堂
     明堂之名起于西周,其渊源可能更古。明堂是中国古代天子布政、朝觐和祭祀祖先的场所。后世对明堂形制已难考订。
     周朝“明堂”是一种依“阴阳五行”配置而兴建的五间房间,可让周天子依四季五行循环,来进行34;每月移居一室34;之用,称为“月令明堂”。
     洛城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登基的地方,她执政的15年,几乎都是在这座古都度过的, 而唐代建于洛城的“明堂”就与武则天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
     “明堂”──是我国古代的宇宙观。
     明堂是将宇宙观的空间结构缩小成建筑物的明堂,而宇宙的空间大部结构包括:亚字形的大地、四角隅撑天的四木、环于大地四面与天相接的璧形水面、以及垂直的三层宇宙。将时间因素置入空间结构的“宇宙起源论”以及“月令”或“时令”。是将人间的秩序融入空间结构的“明堂位”和“王会”。所有广义的明堂是古代宇宙观中三个面向-“空间”、“时间”、以及“人间”的总和。而狭义的明堂则是古代宇宙观中的“空间”部份,是一种代表整个宇宙的“模型”,亦即代表宇宙的一种建筑物。
     在武则天执政期间,她先后下旨修建了天堂、贞观殿、武成殿等一些列建筑,还将自己登基的“则天门”改名为“应天门”,一方面是为了避嫌,另一方面也是暗喻自己称帝是顺应天意。一时间,洛城移步换景、街市繁盛。
     后来明堂一直作为武周王朝的政治中心,每年举行祭天地的仪式,同时迎

第347章 出游(隋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