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太祖雄才大略,在复杂的环境中有他的顾虑,也有对母亲的承诺在,他对待继位的问题上十分暧昧。但是,当她履位十六年时,他的儿子已慢慢长大,主少臣疑的威险已不复存在,国家渐渐安定,他的心就开始活络起来。十几年问,他先后平定荆南、攻灭后蜀后汉后唐,基本将江南一举荡平。虽然北方未平,但他觉得是时候向弟弟摊牌了。
“976年10月19月夜,夜雪莅临,寒意尤深。太祖招弟夜饮。也许他想以情动人,让他的弟弟自动解职,他保他作一闲散王爷,一生无忧。
“也许,为了那晚的相见相谈,他准备了很多说辞,深词熟虑之后他觉得自己不用以武力迫弟。兄弟是深明大义之人,自不必多费口舌。再说兄弟之间有什么不好说的?他从心底感激他,他为他的孩子挡了那么多年灾祸,现在他的孩子也应当能担起他应有的责任了。他希望他的兄弟也理解他为孩子登临天下的筹谋。他还要继续征伐,荡平北方,给孩子留下天下大统太平盛世。虽然如此,但作为未来天子的威势这个孩子必不可少,太子的位置也为他而空……他不想逼迫亲弟。古来弟接兄位是大忌,是国家纷乱的源头。而他的兄弟一向深明大义,应该明白他的苦衷。他一生戎马,虽年将半百体力渐渐衰,但武力值和威望也不是弟弟能承受的。”
“他千思万想,应该也没想到这是他在人间的最后一个晚上。他千防万防,也还是对亲弟放下了戒备。举头有雪光入户,眼前有烛光映桌。菜品精致,酒堪一品。双影印窗,谈兴正酣,……没人知道有一瞬间发生了什么。但第二天清早,宋太祖赵匡胤就薨在了桌边,被发现时已没有了呼吸,没有挽救的可能。”
“说实话,太祖是一个胸怀坦荡的人。他少年任侠,性格豪爽,又受儒家影响,待人虽不是妇人之仁,到底是不忍的。他放过了好些人,包括他投而不纳的人,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他辜负的恩人,他打败的对手……也许,以己度人,认为弟弟也类己。其实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他虽惊才绝艳之人杰,此寸未免幼稚了。他家新晋尊位,他却忘了最是无情帝王家。千古一帝唐太宗,玄武门政变,杀的就是亲生的兄弟……
“大概五百年前,南朝13岁的宋顺帝刘准被萧道成逼迫退位,又被监管他的士兵所杀,死前他感叹,‘愿生生世世勿生帝王家。其实在刘准前14年,年仅10岁的刘子鸾为新履位的刘宋前废帝刘子业所嫉,被赐死。刘子鸾就对其侍从叹息,‘愿勿再投胎帝王之家。帝王家乃是高危家族,亲情人伦备受挑战,赵匡胤看来还是心存侥幸觉悟不高呀!他是感觉自己初登大宝,而自己的家庭浸渍皇家传统未久?”
元俪说着也摇头叹息着,“照我看来,就这件事,不妨按其影响对责任进行划分。二人的母亲作为始作俑者应该担得10
第425章 天城劫07-斧影疑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