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浑的诗号传来:
“纵横一生不称帝,乱世谁人谓天子;
后人不知何世趋,硬将正邪论刘曹;
沙场明中飘烟火,权谋暗里战刀枪;
煮酒谈笑诗词意,执戟论兵机势谋!”
随后,一道高大伟岸的身影现身天际。
但见,
此人身长七尺,长髯细眼,头戴王冠,身披金黄铠甲,外穿大红长袍;
霸气侧漏的面容,透着一股俊秀和豪迈;
丹凤眉,狭长眼,绽放一种特别的智慧感情;
腰间别着宝剑,身材颀长,帝王之风,不怒而威!
看到此人,叶苏忽然精神大震,
双眼之中透着振奋之色,这十年寿命不亏;
旋即,叶苏朗声喝道: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曹魏开创者,魏武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文学家!”
“熹平三年,曹操被推举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随后任命北部尉;”
“年少嫉恶如仇,执法严明,棒杀为非作歹的权贵,被调任顿丘;三年后被罢免官职。”
“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张角、张梁、张宝,三大贼寇头目,携十数万大军,兴风作浪,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曹操官拜骑都尉,奉命剿贼,大破黄巾军,斩敌十数万,威名赫赫,随之升迁至济南为相,节制诸郡县。”
“时值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地方贪官不断,黎明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曹操大力整饬,奏免十之八九的贪官县令,济南道全体轰动;人称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中平六年,大将军何进未听曹操相劝,采纳了袁绍的建议,被十常侍乱刀砍死宫中,天下纷乱,各地刺史纷纷起义。”
“董卓入京,把持朝政,鱼肉百姓,嗜杀残忍;”
“初平元年,袁绍联合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曹操因功劳卓著,代理奋武将军,天下诸侯无不积极响应;”
“奈何袁绍无领导才能,气量狭小,十八诸侯作鸟兽散,关东军彻底名存实亡。”
“自此以后,曹操开启了诸侯斗争的战争生涯。”
“建安元年,讨伐肃清颍川、汝南一带的黄巾贼寇,官封建德将军;”
“建安二年,收服张绣;”
“建安三年,消灭吕布势力;”
“建安四年,攻张扬旧部,收服河内郡,势力至黄河以北;”
“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展开官渡之战,并在两年间,打败了袁绍;”
“及至建安十二年,袁绍所有的残余势力全部被歼灭,郭嘉提出北征乌桓大计;”
“同年年底,乌桓收服,诸王皆派遣使者恭贺,乌桓之患彻底消灭;”
说到这里,叶苏眸中精光闪动,稍作停顿,随即抬头看着天空中那道王霸身影,
“统一北方,肃清外敌,抵御匈奴,挟天子令诸侯,在诸侯林立、枭雄遍地、战乱四起、民不聊生的年代;”
“你,曹孟德为大夏的统一,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然,后世人却骂你奸贼。”
“君不见乌桓之乱,入侵关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君不见董卓之乱,占据洛阳,为非作歹,嗜杀残忍;”
“君不见诸侯混战,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国之不国。”
“却只道孟德篡汉,谁又能看到北方统一、安民乐业?”
几乎用尽全身力气,吼出,叶苏的双眼灼灼有神,
“赤壁大战之后,遭众人奚落,你不作计较,于是便说出:
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若无曹操,这东汉,几人有资格称王?
几人又有资格称帝?
第83章:设使天下无有孤,几人称帝?几人…[2/2页]